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ACC热评丨马根山教授:MI后心律失常监测的探路者—BIO|GUARD-MI研究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国际循环 时间:2022/4/8 17:45:30  关键字:心律失常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陈龙,马根山
 
·编者按·
 
ACC 2022年会最新临床试验专场上公布BIO|GUARD-MI研究显示,对患有心肌梗死 (MI) 的高危患者进行植入式心脏监护 (ICM) 并不能在总体上减少未来的心血管事件,但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相比显示获益。本刊特邀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马根山、陈龙教授深入解读。
 
 
随着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抗栓和调脂治疗的更新迭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已显著下降;但高危MI患者的远期预后仍不容乐观,MI后的五年死亡率高达15%~45%。心律失常是MI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s)的强有力预测因素,但心律失常本身并不一定直接导致预后不良。早期发现心律失常并及时进行干预能否减少MI后患者的不良事件、改善患者长期预后,是当前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问题。
 
BIO|GUARD-MI研究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35%的MI后患者植入了可植入式心电记录仪(ICM),以期早期发现心律失常并进行干预。ICM植入组中67%的患者发现心律失常,39%的患者接受了心律失常相关的治疗,显著高于常规随访组(6%的患者接受了心律失常相关的治疗,HR=5.9,P<0.0001)(图1)。这一结果支持ICM的植入能够早期发现心律失常,并影响医生是否进行针对性干预的临床决策;同时警示临床医生,既往的常规随访会显著低估MI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
 
图1
 
BIO|GUARD-MI研究观察的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或因心律失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卒中、全身性栓塞和大出血住院。随访2.5年的结果显示,尽管ICM植入组和常规随访组因发现心律失常进行治疗的比例差异显著,但两组的主要终点事件没有明显差别(图2)。
 
亚组分析显示,NSTEMI的患者能够从ICM植入并进行心律失常的干预中获益,使得心脏事件的发生降低约30%;而STEMI患者则没有更多获益(图3)。作者分析其可能原因,该研究中NSTEMI患者的年龄高于STEMI患者,且NSTEMI组行冠脉血运重建的比例较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更高(图4),即NSTEMI患者的风险显著高于STEMI患者;提示MI后患者的自身风险越高,行ICM植入早期发现和干预心律失常的获益越大
 
图2
 
图3
 
图4
 
该研究因植入ICM组的非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而提前终止。因此尽管早期发现心律失常并进行干预能降低高危MI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临床上是否需要对所有高危MI患者植入ICM尚值得商榷。但这项研究是该领域的首个随机对照研究,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值得未来的研究借鉴。
 
随着一些新的心电监测设备如智能手表等的面世和普及,心律失常的监测和管理会较以往成本更低,且具有没有创伤和不良事件等优点。应用新的心电设备对高危MI后病人进行心电管理并指导个体化干预,以期改善MI后病人的远期预后,是未来相关的研究方向之一。
 
END
 
专家简介
 
 
马根山教授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东南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
 
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冠脉介入心脏病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
 
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
 
 
陈龙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
 
江苏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青年委员
 
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
 
南京市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
 
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市级课题5项,在SCI及CSCD杂志上发表文章十余篇。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视频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4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