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紊乱主要影响心肌动作电位,对心肌应激性及传导性也有影响,严重电解质紊乱激动起源异常、传导异常、心脏停搏、心室颤动。电解质紊乱引起的的心电图(ECG)改变及心律失常并不少见,但漏诊较多。本文将简要回顾常见电解质紊乱引起的ECG改变、心律失常及其治疗。
杨杰孚 北京医院
电解质紊乱主要影响心肌动作电位,对心肌应激性及传导性也有影响,严重电解质紊乱激动起源异常、传导异常、心脏停搏、心室颤动。电解质紊乱引起的的心电图(ECG)改变及心律失常并不少见,但漏诊较多。本文将简要回顾常见电解质紊乱引起的ECG改变、心律失常及其治疗。
一、 高钾血症
当血钾浓度>5.5 mmol/L时,ECG出现高尖T波、表现为两支对称,基底部狭窄,即“帐篷状T波”,为最具特异性的改变。但有报道称特征性的T波改变仅22%。随着血钾浓度的继续增高,可出现QRS波群的振幅降低、均匀增宽、时限延长,甚至呈左束支或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当血钾浓度>7 mmol/L时,可出现P波振幅降低,P波时限延长;>8 mmol/L时,P波往往消失,即所谓窦室心率。 此外,严重高钾血症可引起ST段抬高,类似急性心肌缺血,需与急性心肌梗死鉴别。
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以缓慢型为主:常见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传导阻滞等,严重时可出现心室静止或心室颤动而死亡。
必须及时处理,否则危及生命。(1)治疗原发病(如急慢性肾功能不全);(2)减少或去除诱发因素,如ACEI可引起血钾增高,当合用保钾利尿剂时易诱发高钾血症,因此应谨慎联用;(3)加强钾排泄,静脉输注葡萄糖加胰岛素,将细胞外的钾移入细胞内;(4)严重心律失常时可输注钙剂。以上治疗无效或尿毒症引起的高钾,透析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二、低血钾症
ECG表现为T波振幅降低、平坦或倒置,u波振幅增高,等于或大于同导联T波振幅;随低钾程度加重,u波可显得异常高大;严重低钾时可出现ST段下移。
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以快速性心律失常为主:常见窦性心动过速,窦性过早搏动,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扑动等,严重者可出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而死亡。
应及时纠正病因,常见原因有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及分布异常。同时补充钾盐。当顽固性低血钾合并心律失常在充分补充钾盐仍然不能纠正时,应注意可能同时合并其他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平衡失调,如低镁血症。因此应当同时处理,尤其是补充镁盐往往能起到良好作用。
三、低镁血症
镁代谢异常以低镁血症常见,而高镁血症比较少。
早期ECG表现为T波振幅增高,慢性或严重缺镁时P及QRS波群电压降低,PR间期延长,QRS波群增宽,ST段下移,T波切迹、钝挫、低平或倒置。
可以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房性、室性过早搏动,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甚至出现室性颤动。
首先应纠正病因,常见原因有:摄入减少、营养不良、消化系统疾病吸收不良或排出增加,肾脏疾病及利尿剂的使用导致排泄增加。当出现急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时可以使用5%硫酸镁1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40~100 ml稀释后静脉点滴或门冬氨酸钾镁10 ml静脉注射。非快速性心律失常(频发早搏、短阵室速等)可以将门冬氨酸钾镁稀释后静脉点滴或口服。
四、高钙血症ECG表现为ST段缩短甚至缺如,QTc间期缩短。严重时可合并T波时限延长,高钙血症通常不影响P波和T波的形态,QRS波群时限和PR间期往往无变化。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心室颤动等。
以治疗原发病为住。高钙血症比较少见,常见原因为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骨髓瘤或骨转移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钙对心肌的影响类似洋地黄作用,增加心肌收缩力,加速心肌复极过程,故在使用洋地黄时不宜同时补钙,以防止心室颤动而猝死。
五、低血钙症
ECG表现为ST段平坦延长、QTc间期延长、T波形态及方向保持正常,通常T波与u波融合。在单纯性低血钙中,对心率、心律及P波和QRS波群形态、时限多无明显的影响。
首先治疗原发疾病:肾功能衰竭、肾小管酸中毒、甲状旁腺机能降低,长期腹泻等。对于严重低血钙的患者,可以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绿化钙,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纠正低钙的同时应更加重视治疗高钾。
六、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特点
1. 大多数情况下非单一电解质紊乱,而是两种或多种电解质紊乱同时存在,如低钾常伴随低镁,高钾常合并低钙;
2. 常伴有酸碱失衡,如高钾合并酸中毒,低钾合并碱中毒;
3. 掺杂因素多,如本身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等);
4. 药物的影响,如利尿剂,ACEI等;
5. 个体差异大。
因此,在分析电解质紊乱引起的ECG改变及心律失常时必须结合每个人的具体临床情况综合判断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