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生理性起搏的新兴代表,左束支起搏(LBBP)具有起搏参数稳定的优点。然而,冠状动脉疾病,尤其是多支冠脉病变,作为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常见合并症,已经被证实可以影响传统起搏模式(如右室起搏,双心室起搏等)的起搏参数,但是否会影响LBBP的参数仍不得而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王敏教授团队在本次ACC会议上,报告的一项研究《The Effective of Multivessel Lesion Pacing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 A Retrospective Study》,旨在评估多支冠脉病变是否会影响LBBP术中的电生理特性和起搏参数。本刊特约王教授解读分享如下。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8年4月至2021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进行LBBP起搏植入的患者,所有纳入患者均在同一住院时期接受了冠脉造影(CAG)和LBBP。根据冠脉病变的不同诊断标准,患者(N=148)被分为三组(CAG、冠脉定量血流分数(QFR)、CAG和QFR)。LBBP植入时记录起搏参数,包括起搏阈值、R波振幅、阻抗,起搏QRS宽度(paced QRSd)和左室达峰时间(Sti-LVAT)。单因素方差分析用于评估多支冠脉病变的影响。通过两步聚类分析将起搏阈值分为二分类变量,并用多元逻辑回归探讨多支冠脉病变是否是阈值增高的危险因素。具体纳入排除过程见下图。
研究结果
与非多支冠脉病变相比,三组中多支冠脉病变患者的起搏阈值和阻抗明显较高(起搏阈值:CAG:0.75±0.23V vs 0.96±0.34V,P<0.001;QFR:0.75±0.21V vs 1.01±0.36V,P<0.001);CAG和QFR:0.73±0.20V vs 1.02±0.34V(P<0.001)(阻抗:CAG:646.9±138.8Ω vs 740.5±144.0Ω,P<0.001;QFR:640.1±124.8Ω vs 775.7±153.4Ω,P<0.0001;CAG和QFR:636.5±122.0 vs 770.8±133.0Ω,P<0.001)。与非多支冠脉病变相比,三组中多支冠脉病变患者的R波振幅较低(CAG:11.8±4.1mv vs 9.0±3.5mv,P<0.001;QFR:11.5±4.0mv vs 9.1±3.9mv,P=0.001;CAG和QFR:11.9±3.9mv vs 8.8±3.2mv,P<0.001)。
与前降支(LAD)合并右冠状动脉(RCA)病变,以及回旋支(LCX)合并右冠状动脉(RCA)病变患者相比,LAD合并LCX病变的患者的起搏参数更不稳定(阈值更高,感知相对较低,阻抗偏高)(均P<0.05)。此外,多支冠脉病变可能是起搏阈值增高的危险因素。(CAG:调整OR 3.650,95%CI:1.706-7.810;QFR:调整OR 4.585,95%CI:2.047-10.268;CAG和QFR:校正OR 5.716,95%CI:3.329-14.029)。
结 论
在LBBP手术中,非冠脉多支病变的患者具有更安全的起搏参数,而在多支冠脉血管病变中,LAD合并LCX狭窄患者的起搏参数比LAD合并RCA病变以及LCX合并RCA病变患者的起搏参数更不稳定。此外,多支冠脉病变可能是起搏阈值增加的危险因素。
专家简介
王敏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高血压学组委员,中国民族卫生协会重症代谢疾病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2010年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毕业,毕业后一直就职于医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目前主要从事心脏起搏亚专业,已经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目前累计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