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OCC2008]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及其评价方法 陈松文

作者:  陈松文   日期:2008/6/3 17:46: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2008年5月31日在第二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的节律论坛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的曹克将教授就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及其评价方法为与会者做了精彩的报告,以下为其报告简介。



2008年5月31日在第二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的节律论坛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的曹克将教授就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及其评价方法为与会者做了精彩的报告,以下为其报告简介。

众所周知,室性心律失常经常导致猝死(SCD),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严重而常见疾病,在我国每年大约150万SCD,其中80%为心律失常导致的,而且其中绝大部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曹教授指出根据既往的文献研究,发生猝死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既往发生SCD、既往室速等室性心律失常、心梗后、冠心病、心衰、肥厚型心肌病、长QT间期综合征等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虽然这些危险因素主要来自欧美国家,但是对国内仍有可借鉴之处。一般而言,这些危险因素具有相互叠加的特点。但是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迄今仍然尚无共识或指南,以往曾提出的LOWN分级因过分强调室早的作用而未被广泛采用,目前,国内外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评价主要为综合下列几点:病史和临床特征、左室射血分数、心室晚电位、T波电交替、T波变化、心率振荡、QT离散、压力反射敏感、心率变异性、猝死幸存者、遗传性心脏疾病、MRI提示心肌瘢痕等。
由于存在上述诸多因素,因此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评价的技术也相对较多,其中最为主要而常用的是心电图检查评价,可以评价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异常Q波、ST变化、QRS波量碎裂等。此外信号平均心电图技术可以提示晚电位、T波电交替等变化。电生理检查由于其特异性较低,而且既往大型临床试验研究并不支持电生理检查可以指导预后评价。最后,曹教授提到最近文献研究发现心动图提示存在早期后除极者其预后较差,因此再一次强调了心电图在评价预后的重要作用。

最后,曹教授对其本次报告做了总结,认为既往有SCD者容易再次发生猝死,但是临床特征评价有限,有遗传性心脏病者风险增高为无遗传性心脏病者的2.69倍;T波电交替、心率振荡、MRI提示心肌瘢痕等具有较大的预后评价价值,预防及治疗冠心病和心衰可以显著降低猝死,但是目前的研究仍有一定的缺陷,而且尚有较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心律失常房颤消融心源性猝死心脏起搏心脏再同步房颤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