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ESH2007]高血压患者总体危险评估的重要性(上)

2007年ESH/ESC指南解读

作者:  吴兆苏   日期:2007/9/24 13:19: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最近公布的“2007年欧洲高血压学会和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H/ESC)高血压指南”[1]强调了高血压诊断分类中综合考虑总体心血管危险的重要性。本文予以简介,供广大从事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诊治和防治工作者参考。

    过去的高血压指南过多强调血压水平,并把它作为决定要不要治疗和如何治疗的惟一依据。2003年《欧洲高血压学会和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H/ESC)高血压指南》强调了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必须考虑总体心血管危险。2007“ESH/ESC指南”更强调了总体心血管危险的重要性。总体心血管危险的概念是基于以下事实:(1)只有少部分高血压患者是“单纯”高血压而不伴有其他危险,大部分高血压患者伴有其他危险因素;(2)血压水平越高,其他危险水平(如糖代谢异常和血脂异常等)也越高;(3)同时存在的危险因素互相协同,其总致病效果大于各个组分致病作用之和;(4)高危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策略和方法与低危的高血压患者不同。根据上述的概念,2007年“ESH/ESC指南”认为,为了取得高血压治疗的最大的成本-效益,应该根据总体心血管危险对高血压进行分类(分层)。

    如何来估计总体危险呢?2007年“ESH/ESC指南”将以下情况之一列为“高危”或“很高危”(表1)。

    临床上大多数病人的危险水平属中等以下。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可以估算中等及中等以下危险患者的简易临床指标,而需要用根据前瞻性队列研究得出的危险模型来估算心血管发病或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是Framingham心血管发病危险评分[2]和近年欧洲提出的SCORE心血管死亡评分[3]。这两种评分方法各有其优点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协会(WHO/ISH)高血压指南首次综合了临床评估和危险模型的发病概率估算方法,提出了高血压病人总体危险评估分层的半定量方法。2003年“ESH/ESC指南”将WHO/ISH指南的分层延伸到“正常”和“正常高值”血压范围。2007年“ESH/ESC指南”继续沿用此分层方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类变量(categorical variable)得到的半定量分层(低、中、高、很高)与采用连续变量(continuous variable)危险模型估算的危险分类十分接近。尽管前者的精确性不如后者,但前者的优点是简单明了。2007年“ESH/ESC指南”还指出,将“高危”和“很高危”列为两个不同的档次是为了强调对于“很高危”者,采用多种二级预防干预并举的措施十分重要。另外,为了强调干预措施的作用,2007年“ESH/ESC指南”还在危险分层彩图(图1)中加上一条虚曲线,显示该线以右的分层中治疗(干预)的获益大于治疗(干预)的副作用。表2列出了2007年“ESH/ESC指南”危险分层中采用的临床指标,包括各种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糖尿病等。表3列出几种器官损害诊断指标的可用性、诊断价值和费用比较。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高血压治疗指南吴兆苏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