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GW-ICC2017 | 孙宁玲:从PURE研究中盐与高血压的关系看我国血压管理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7/10/23 11:45:58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我国居民盐摄入量普遍偏高,而长期高盐摄入可引发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在本届GW-ICC 2017的“血压、血脂和心衰管理”论坛上,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孙宁玲教授就PURE研究中的数据结果,分析了我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问题及其管理策略。现将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编者按:我国居民盐摄入量普遍偏高,而长期高盐摄入可引发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在本届GW-ICC 2017的“血压、血脂和心衰管理”论坛上,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孙宁玲教授就PURE研究中的数据结果,分析了我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问题及其管理策略。现将精彩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孙宁玲教授
 
    盐与高血压的关系
 
    高盐摄入是一个全球性问题。2014年《新英格兰杂志》发表的一项对66个国家的数据分析显示,全球超过99%的成人钠摄入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标准,有多达51个国家钠摄入量是推荐量的两倍。
 
    国际多中心研究显示,钠盐负荷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一项Meta分析也表明高盐摄入可增加卒中及心血管病风险。近期的PURE研究结果(图1)则引发了有关盐与高血压关系的广泛争论。该研究提示,低钠会对心血管造成不利影响,颠覆了既往人们对钠盐的认知。
 
   
图1. PURE研究中钠盐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的关系
 
    中国人群的盐敏感性及盐摄入量评价方法
 
    中国人群食盐摄入量普遍偏高,尤以北方地区为著。就我国高血压患者而言,其尿钠排泄与氯化钠(NaCl)含量存在显著区域差异。
 
    盐敏感性是高血压早期损害标志,临床实践中可采用盐负荷试验作为血压盐敏感性评估的金标准。根据钠盐摄入量,目前,临床上常通过膳食调查类(严格膳食记录、食物频率调查问卷法、称重法)及尿钠测定类(24小时尿钠法和点尿钠法)两大方法来评估盐摄入量。我国长期以来是通过食品调查问卷及食盐量具来评估盐的摄入情况,存在复杂、费时及计量不准确等问题。因此,亟需建立准确简易的方法来评估盐的摄入量。
 
    就尿钠检测而言,应建立适合国人的点尿钠法预测24小时尿钠公式。目前,点尿钠/尿肌酐与24小时尿钠排泄的对照性验证研究正在全国20余家医院的共计4千余例患者中开展,力争创建统一的方法和标准。此外,还应建立简易的膳食调查评价盐摄入量的方法。目前,简易膳食调研钠摄入与24小时尿钠排泄对照性的验证正在全国20余家医院开展,届时将纳入500例患者进行验证。另外,建立我国简易的方法也十分必要,旨在供高血压患者判断自己食盐量及口味咸淡。目前,有关口嚼盐阈值片评价钠摄入与24小时尿钠排泄对照性的验证研究正在全国15家医院开展,预计纳入1 500例患者进行验证。
 
    高盐摄入量高血压患者之干预策略
 
    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基于高血压与盐摄入量的密切关系,积极评估高血压患者的钠盐摄入情况,根据钠盐摄入情况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我国近期公布的《限盐管理控制高血压中国专家指导意见》强调限盐管理应与药物降压治疗相结合,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对于高盐摄入高血压患者,减少钠盐摄入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降压药的用量,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阻断剂的降压效果。虽然Meta分析显示,限制食盐摄入量可降低中国成人高血压,以及使用限盐勺可降低每日食盐摄入量,但单纯限盐通常难以使高血压患者,尤其是高盐摄入高血压患者达标,因为其长期依从性较差。因此,对于高盐摄入高血压患者,临床医生在限盐的同时应联合药物治疗,如此才能真正地降低血压和心血管事件。
 
    针对药物干预,医生应在临床实践中基于盐摄入量评估结果,为高血压患者选择适宜的药物干预策略(图2)。具体来讲,对于低钠摄入者有五类药物均可选择,以肾素-血管紧张素(RAS)抑制剂为优选,若2~4周血压不达标,可原药物加量或联合用药;对于中钠摄入者,应首选钙离子拮抗剂或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若2~4周血压不达标可联合其他降压药物;而对于高钠摄入者,应首选以利尿剂为基础的固定复方制剂或复方利尿剂,若2~4周血压不达标可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或其他降压药物。
 
   
图2. 高血压患者盐摄入量评估和血压管理临床流程
 
    需强调的是,高盐摄入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从机理到循证均提示RAAS抑制剂+利尿剂的单片复方制剂在降压、靶器官保护及安全性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中,利尿剂有助于改善高盐摄入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被更多地应用于临床降压治疗。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朴贤婧



孙宁玲PURE研究高血压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